TA的每日心情 | 開心 2012-2-12 00:01 |
---|
簽到天數: 2 天 [LV.1]初來乍到
|
對於通訊比賽,有的友台可能自認不是熟手或者是小小台而退避三舍,有的人嫌報流水號麻煩而敬謝不敏,或者個性澹泊,不需競逐名次、互稱斤兩而興趣缺缺。我的看法恰恰不同,如果不要把它當做比賽,就會發現它其實是值得好好利用的高密度通訊活動,而瞭解各比賽的資訊是從中獲益的基本條件。
方便學習、觀察傳播狀況:
大型比賽的時候,全球各地的電台傾巢而出,全日全時在各傳統業餘頻段工作,單頻段參賽者即使在幾乎沒傳播的狀況下也是努力的發送訊號,期盼不漏失任何可能的 QSO。這種桌上隨時擺滿各種菜色歡迎試吃的機會,正是學習傳播狀況的最佳時機,錯過可惜。對於新手而言,只要春夏秋冬各找一個大型比賽,努力連續觀察24~48小時並加以記錄,就可以掌握什麼時候、什麼頻段、適合通聯什麼地區,而且不只可以接收,還可以試通體驗、增加印象。比賽中有不少高功率、大天線電台,即使是太陽活動的低潮期,還是可以蒐集到必要資訊。
如果事先準備、計劃,更具效率
1. 每年的春分、夏至、秋分、冬至前後是值得觀察的時期,即 3, 6, 9, 12 月的 20~22 前後,如果加上 2, 5, 8, 11 月初更完整。
2. 比賽前、比賽時利用網路或軟體產生傳播預測圖,與實際體驗相互比對。並試圖規納它是單純的 short path,還是long path、Trans-equator,傳輸路徑有無經過極圈,音質是否受極光影響等等。
3. 比賽前做規劃表,加強對不熟悉頻段、平時不常上線的時段做觀察。我建議日出日落Gray-Line時段要觀察 Low Band (1.8, 3.5, 7MHz),下半夜要時不時檢查high-band (28 21 14 MHz),很容易有不同於日常通訊的發現。
註:現時雖然有環球示標系統 IBP (NCDXF/IARU International Beacon Project, https://www.ncdxf.org/beacon/index.html) 分佈於全球 18 個地點,全時於 14~28MHz各頻段輪流發送示標,但以我的經驗,它仍無法細緻的展現特定地區的傳播狀況。
方便比較不同天線的表現:
道理很簡單,不多做說明。但我要建議更積極的做法:在比賽前臨時架設多種不同型式的天線,例如 Dipole, GP, Loop, Long wire 等等),記錄比較它們在不同頻段對不同地區的效果,差異有多少,可做為將來架設天線的參考。
高效率的 DX 通訊活動:
有很多友台受限於居住環境,只能克難的架設低效率天線,有一搭沒一搭的、勉強的維持 HF 通訊的興趣。通訊比賽是可預期的盛會,何不帶著裝備到好的點位臨時操作個一天半天,其效果可能勝於在家裡掙扎半年。我相信你的 XYL 會轉而支持你偶爾瘋狂一下並獲得成果,而不是平日耗時甚多卻面無喜色。
BV 小小台的機會:
BV 電台不算稀有,如果我們的訊號有點勉強,在平時別人可能會放棄通訊。可是在有限的比賽期間,BV 電台算是相對稀少,參賽者為了成績,不會輕易放棄與我們通訊的機會。
方便獵取少有的電台:
很多地區並不算稀有到需要遠征,但平時業餘活動很少,很難遇上,不過在比賽的時候通常會有團體電台出現或有人專門前往設台參賽,例如土耳其、科威特、塞浦路斯、馬爾他、加勒比海、中南美洲。你可以上 CQWW DX contest 官網查詢比賽結果,看看你所期望的 DXCC 在過去幾年的參賽頻率,甚至逐一去看他們的通聯記錄,瞭解他們在時間與頻段的操作習慣,自己預做準備,比賽時利用 DX Spot 網站加以鎖定,可提高成功率。(注意:如果你是打算競逐名次的參賽者,需注意該參賽組別是否可以使用 DX Spot。)
獵取特殊電台:
例如 IARU HF championship contest 可獵取各國無線電協會的總部電台,WPX 可獵取特殊的 prefix,等等。
認識特定比賽、特定地區的知識:
例如 JIDX, ARRL 比賽認識各縣各洲名稱、編號、縮寫與呼號的關係,相關地理位置等等。
其他:參與得愈多,就愈能發現可以善加利用的用途。
|
評分
-
查看全部評分
|